>>党建知识

中国国际战略的新境界
2014-09-19 14:55:38   来源: 点击: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站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历史新起点上,在坚持和继承中国国际战略优良传统的同时,针对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新变化,着眼全局和未来,创新理念、积极谋划、奋发有为,开创了中国国际战略思想与实践的新境界。
  一、明确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指出,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家,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是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史文化传统、国情、时代潮流和国家根本利益决定了中国只能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6年来,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断实践逐步形成的。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志是坚定的,向世界作出了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强调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这在过去没有动摇过,未来仍将始终不渝坚持下去。中国可以依靠自身不断发展起来的力量更好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可以不断让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和别国广大民众享受到和平发展带来的利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正变得越来越厚实。
  同时,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要走通走顺,需要世界其他国家也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有的国家、有的势力、有的舆论片面解读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以为把走和平发展道路作为国家战略抉择,将束缚中国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手段和能力;以为中国将顾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对外宣示而不愿或不敢采取非和平手段来捍卫自己的核心利益;以为中国为了求发展会降低原则和底线,因而跃跃欲试,屡屡制造事端、进行挑衅,甚至企图触碰我国核心利益的红线。这种把中国的克制和忍让视为软弱可欺,把中国主张通过政治对话和外交渠道来解决争端视为有机可乘的思想和行为,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中国不怕事,也不惹事,决不把走和平发展道路与维护国家利益割裂开来。中国的核心利益是决不能冲击和触犯的。这明确无误地阐明了中国在坚持和平发展的同时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底线和不可动摇的决心,阐明了中国坚持自身和平发展与推动世界共同和平发展的内在联系。
  二、系统阐述中国致力于与世界共建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想
  当今世界已处于全球化时代,全球和区域合作向更多层次、更多方位拓展,各国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与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面对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一枝独秀,这就要求各国同舟共济、相互帮扶,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基于此,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系统阐述这一战略思想,指出整个世界已经越来越发展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一个国家要谋求自身发展,必须也让别人发展;要谋求自身安全,必须也让别人安全;要谋求自身过得好,必须也让别人过得好。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各国必须坚持以合作的胸怀、创新的精神、负责任的态度,共同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
  中国把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不仅是合作共赢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合作共赢的切实践行者。主张在政治上平等互信,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尊重主权,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加强对话交流,深化战略互信,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在经济上互利共赢,完善全球治理机制,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更好地“引进来”“走出去”,把共同利益的蛋糕做大;在文化上包容互鉴,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坚持文明多彩、平等、包容原则,引导不同文明交流借鉴,取长补短,把世界多样性和各国差异性转化为发展活力和动力,为人类文明大发展、大繁荣注入新活力;在安全上协作共享,倡导全面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理念,推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建立平等透明、开放包容的地区和国际安全合作架构,反对单打独头,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主张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把核安全进程纳入健康持续发展轨道。在实践中,中国积极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同各国各地区建立并发展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利益共同体,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良性互动、合作共赢中开拓前进,推动实现人类共同利益,共享人类文明进步成果。在此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为此,中国要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三、着力推动构建21世纪新型国际关系
  这种新型国际关系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以合作共赢为核心,追求各国共享尊严、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为此,中国国际战略从四个方面展开:
  积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框架。与美国按照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要求,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不断推进务实合作,加强在地区和全球问题上的沟通协调,妥善处理敏感问题和分歧,确保两国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与俄罗斯互相视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把两国关系都放到各自外交全局和对外政策优先地位,把双方高水平的政治关系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的实际成果。与欧盟着眼历史变革趋势,抓住发展机遇,以《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为牵引、第二份《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为指南,共同努力建设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更具全球影响力。与印度沿着快速发展上升通道,抓住机遇,排除干扰,携手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和共同发展,推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上新台阶。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大国,通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框架积极推进友好合作关系。由此,中国与各大国的关系更趋多维平衡而且充满活力。
  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理念,而且中国要率先身体力行,使之成为地区国家遵循和秉持的共同理念和行为准则,努力使周边同中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成为可靠战略依托。未来5-10年,要着力深化互利共赢格局,着力推进区域安全合作,着力巩固扩大社会民意基础,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坚持正确义利观,巩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习近平总书记秉承中华文化和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针对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强调要坚持正确义利观,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政治上坚持正义、秉持公道、道义为先;经济上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对那些对中国长期友好而自身发展任务艰巨的发展中国家,要更多地考虑对方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对非洲提出真、实、亲、诚四字箴言,特别强调合作的互利共赢性质,表示将不折不扣落实承诺,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对拉美,宣布将面向加勒比友好国家设立优惠贷款和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贷款,表达了帮助中美洲有关国家发展的诚意;对叙利亚危机、巴以冲突、伊朗核问题等,明确提出多条建议,彰显中国在中东地区事务中积极负责的建设性大国作用。
  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做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将继续着眼本国人民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按照责任、权利、能力相一致的原则,力所能及地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国际体系改革和全球治理,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将继续建设性参与政治解决重大国际地区热点问题和应对全球性挑战,争取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稳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发展事业,与世界各国一道,推动世界繁荣进步。
  这些战略部署及其推进,把中国国际战略中的大国关系、周边关系、发展中国家关系和多边外交,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公众等方面的外交相互结合、相互调动、相互借助、相互支撑,形成系统运筹、整体推进的宏大态势,使中国国际战略布局和实践呈现更具全球性、更具前瞻性、更具主动性的突出特点。
  四、不断强化战略思维和创新体制保障
  为了确保战略部署和战略举措顺利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增强战略定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国内大局就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际大局就是为中国改革发展稳定争取良好外部条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统筹这两个大局,要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既要看到国际国内形势中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从坏处着想,做最充分的准备,争取较好的结果。中国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特别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全面深化与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进一步深入交织,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将在更高水平、更多方位、更深层次展开,相互在战略认知、政策调适和国际规则制定等层面的互动将变得更加复杂,博弈将更趋激烈,磨合适应的难度可能增大,碰撞和冲突的几率将明显增多,新事态和新挑战可能层出不穷,加强危机管控、突破战略困境、重塑外部环境日显紧迫。
  这就要求从顶层设计角度,总揽全局,观大势、谋大事,规划中长期国际战略,搞好策略运筹。具体实践要立体思维、立体操作,内外兼顾、通盘筹划、统一指挥、统筹实施,因时而变、积极而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和民间、涉外各部门要牢固强化一盘棋意识,既各司其职,又形成合力;既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力,又从国家利益的高度配合集中调度,保障中央对对外工作的领导、决策、管理、处置等各项功能顺利实施,确保中央对外战略意图的实现。为此,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果断决策,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搭建一个强有力的平台统筹国家安全工作,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使国家安全工作体制机制更好地适应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作为国家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将相应进一步得到大幅加强,党中央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将相应大幅强化。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境界 战略